李丙清再也不用过四处的日子了,更不用为房租担心。如今,他一家已入住乾城保障性住房小区25号楼1单元101号。他说,他家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。
二十年搬了十多次家
“在外头租房将近二十年,搬了有十三四次家,当打开廉租房的门以后,俺爷俩的眼泪一下子全下来了。一个月才花几十块钱租金,水、电、太阳能热水器一应俱全,政府给了我们一个‘大便宜’啊。”8月10日,德州市德兴乾城保障房小区廉租户李丙清激动地说。
对于残疾人李丙清来说,他的幸福就是搬进了廉租房,圆了住房梦。
李丙清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,腿部有残疾,从小不能干重活,所以他学习缝纫,做些缝缝补补的工作维持生活。说起近二十年的租房经历,李丙清语气有些沉重。
“我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搬家,房东想涨房租,俺们又没钱交必须得搬家,房东有事要用房,我们得搬家。这些年,在各种理由中俺搬来搬去,有时做梦都在搬家。”李丙清回忆说,那是1998年的一天,他住在邹李小区,房东催着他搬家。由于经常搬家,经常抬缝纫机,缝纫机的铁腿和机身都分离了。此时,他看着老婆和孩子,一阵酸楚涌上心头,可眼泪只能往肚子里流。“来德州这么多年了,怎么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。不怕你笑话,有时看到公共厕所我就想,要是有这么一个地方也算有个安身之处啊。”
冬冷夏热的铁皮房住了十多年
李丙清原籍陵县,父母早期闯关东去了东北,1963年他在东北出生。1989年,李丙清的妹妹回德州结婚,他也回了德州。由于身体残疾,也找不到工作。“从东北生活并不好,看这边发展好就回来了。那些年,可以说一贫如洗,一块砖、一片瓦、一张门板也没带回来。”李丙清说,刚回德州的时候,他住的是帐篷,后来租了一间“一面坡”的小房子。
李丙清就在这个小房子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,整天干些修补衣服的活儿,挣的钱都不够交房租的,吃饭都成问题。“那时候不像现在,还有低保金、廉租房,那时没有收入连饭也吃不上,妹妹看着自己生活困难,帮着买些油和面。”李丙清说。1994年,他结了婚,两年后,女儿出生了。两口人变成了三口人,收入没有增加,生活的担子却更重了。
后来,他们一家又搬进了一间铁皮房,一住就是十几年。铁皮房夏天热、冬天冷,赶上下雨都漏水。“晚上睡觉老鼠直接从身上爬过去。我看见铁皮房漏了洞,盖上一个纸盒,遮风挡雨。有一次,隐约看见上面挂着绳子,走近一看吓了一跳,不是绳子,是一条蛇。”李丙清心有余悸地说。
新房很温暖,生活很幸福
2007年,李丙清开始享受廉租住房租金补贴,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。2012年5月,他又通过了廉租房实物配租,搬进了现在的新房,“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生活。”李丙清满足地说。
60多平方米的廉租房内,基本的生活设施已经备好。客厅里摆放着电视、沙发、茶几,干净整齐。“有了房住,有饭吃,我就满足了,这要感谢党和政府。”李丙清说,年龄越来越大,修补衣服的活儿也越来越不好干,如果不是政策好,他只能流落街头乞讨为生了。
厨房里新安了灶具和抽油烟机,各种厨具整齐地摆放在橱柜中。“以前哪敢买应时的菜吃啊,都是看人家卖菜的收摊了,去捡剩菜。”李丙清边切菜边说,现在住进了廉租房,不仅省下了租房钱,政府还给低保,吃饭早已不是问题了。